准提咒感应网
准提咒感应网
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释净土群疑论 阿弥陀经宗要 净土女居士往生 净土探究
主页/ 佛学问答类编/ 文章正文

佛典故事:七宝塔涌现因缘

导读:佛典故事:七宝塔涌现因缘如来百千劫中,孝养父母,在所不惜,知恩报恩,无有穷尽……一日,名叫闼婆摩罗的天乐神,弹着七宝琴,前往精舍求见佛陀。闼婆摩罗虔诚地礼佛之后,恭敬欢喜地在一旁弹琴供养,微妙的梵...
佛典故事:七宝塔涌现因缘

如来百千劫中,孝养父母,在所不惜,知恩报恩,无有穷尽……

一日,名叫闼婆摩罗的天乐神,弹着七宝琴,前往精舍求见佛陀。闼婆摩罗虔诚地礼佛之后,恭敬欢喜地在一旁弹琴供养,微妙的梵音和雅动听,大众闻之喜悦无量。

当时佛陀即入有相三昧中,以三昧力令琴声远传三千大千世界,其音具足演说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、不净之理,使众生闻此妙音,知佛将演说过去无量祇劫因地知恩、报恩,孝养父母之事。

一切众生皆随声来到佛前,头面顶礼,依序而坐。大众瞻仰着如来庄严相好,目不暂舍。

当时如来入三昧定中,一切大众亦默然。刹那间,有七宝塔从地涌出,停在空中,无数幢幡悬于其上,百千宝铃随风自鸣,出微妙音。

大众见此殊胜之相,心生疑惑:「不知什么因缘,有此宝塔从地涌出?」

声闻弟子舍利弗等,乃至弥勒菩萨等久住娑婆世界的菩萨亦不知其缘为何

。于是佛出三昧,帝释天、忉利天王即以天衣敷师子座。如来升座,如须弥山王处于大海。

时弥勒菩萨观察大众皆有疑惑,故从座而起,至佛前顶礼佛足,合掌问佛:「世尊!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涌出?」

于是佛陀为大众宣说此塔因缘。过去久远劫前,有毗婆尸如来出现于世,教化无量众生。毗婆尸佛灭度后,像法之时,有国名为波罗奈,其大王聪慧仁贤,常以正法治国。大王求子多年终得一相貌端正男儿,经占师卜卦立字,以太子性善不瞋,名为「忍辱」。

忍辱太子其年长大,好喜布施,聪明慈仁,对待众生慈悲、平等。但是大王有六位性情暴恶的大臣,奸诡佞谄,枉横无道,为人民所厌患。当时六大臣自知行为不当,便对太子心怀嫉妒。

有一天,大王身染重病,苦恼憔悴,命在旦夕。忍辱太子告诉大臣们:「父王病危,该如何是好?」

大臣们听后,回答太子:「国王命将不久,想求妙药也求不到,只好等国王命终吧!」太子听了,难过得昏倒在地。

于是六位大臣共相谋议:「这太子不除,我们未来日子也不好过!」

有一大臣故意告诉太子说:「臣下向国境内六十小国、八百聚落求觅药草皆求不到。 」

太子问:「你找的是什么药?」

大臣答:「解药就是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起过瞋恚之人的眼睛及骨髓。如果能得到此药,即可保全国王的性命;如果不能,国王就无药可治,只可惜国内没有这样的人。」

太子非常担忧父王,告诉大臣:「我似乎就是这样的人,从出生到现在,从来没有起过瞋心。」

大臣说:「太子就算是符合这样的条件,但也太困难了,因为天下人最重视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。」

太子回答:「如果父王的命可以保全,假使要舍百千身亦不为难

于是大臣便说:「那就随太子的意思吧!」太子非常开心,终于找到可以救父王的解药,迫不及待要赶紧成就,于是去向母亲禀报此事,望母亲不要担忧。

王后听了立刻昏厥,过了许久才苏醒。太子告诉母亲:「父王命在旦夕,宜速办此事,令国王服药。」

于是传唤大臣及诸小国王来,于大众中宣告:「我今日与大众道别。」

大臣便唤刽子手来将太子断骨取髓,并剜其双眼。大臣将太子的双眼及骨髓捣成药,呈给国王服用,国王病即痊愈。

国王问大臣:「如何得此妙药,除我病苦,保全性命?」

大臣回答:「今此药乃忍辱太子所成就,非臣力所能办得。」

大王一听,心惊毛竖,颤声问大臣:「忍辱太子现在何处?」

大臣答言:「太子在外面,身体伤损,命将不久。」

大王听了放声大哭,大喊着:「我怎么可以如此无情,吃下儿子身体所做的药!」赶到太子所在之处时,太子已命终。

国王、王后、大臣、百姓,无量大众前后围绕。王后非常伤心懊恼,扑倒在太子尸体上,哀叹:「因为我过去造了恶业,使我的孩子必须身受此苦,为什么不让我的身体碎成千万尘土,而让我儿丧命呢?」

后来大王及各诸小国王以上好的牛头栴檀香木补全太子身骨,再以七宝造塔供养。

世尊说完这段因缘,告诉大众:「当时波罗奈大王是我今父净饭王,当时的母后是我今母摩耶夫人,忍辱太子就是我。

菩萨因地修行,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,以衣被、饮食、房舍、卧具,乃至身肉骨髓亦在所不惜。以此因缘方得成就佛道。

今此宝塔从地涌出,因我过去为父母舍骨髓、舍性命,人民于此处起塔供养,我今成佛即涌现在前。」

尔时无量人天、诸龙鬼神闻此因缘,涕泪交加,异口同音赞叹如来百千功德,并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亦有无量百千众生发声闻、辟支佛心;亦有无量人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,亦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,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——典故摘自《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》

省思:

子曰:「今之孝者,谓之能养,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,不敬,何以别乎?」父母之恩于我,天覆地载,粉骨碎身未足酬,深恩实难报尽,况过去无量劫中无量父母,皆须报恩,如何报得?

唯以恭敬一法,虔诚奉事、孝养父母,令得身心安乐,不令苦恼。

进而更知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子是我母对于一切众生,皆以平等大慈悲心对待,以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,行大布施,利益有情,生生世世,不疲不厌,是最胜报恩之法。

(转)

推荐几篇很好的文章:“从佛经中看什么是见性”、“从佛经中看什么是闻性”、“从佛经中看什么是六解一亡”、“《楞严经》精华篇:七处征心”、“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中,地藏王菩萨开示的唯心识观法门”。